图文精华

扫码下载和美元阳APP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延续首届洱海论坛精神,继承COP15大会遗产,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

2022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8月27-29日在云南大理举行。今年是洱海论坛第二年举办,去年首届洱海论坛举办,掀起了一场关于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讨论。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旨在对外全面阐述我国生态观,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增进国际社会对华理解认知,助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全球慢直播,工厂也能成白鹭栖息地;从一朵花到一群人,大理洱海有哪些活态样本;一群80后90后“空气侠”,为守护蓝天足迹遍及28个省。8月28日下午,一场“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分论坛讨论氛围颇浓,十余位在公共关系和传播领域享有盛誉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以及企业家代表齐聚洱海畔,围绕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贡献智慧。

交流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围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成就展开介绍;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传播的实践与经验;三是提升国际传播效果的对策与建议。与会嘉宾分别代表国家队、地方队、民间队,结合自身经历探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公共产品和多样方案。

讲故事并非难事,但讲好故事却并不简单。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在线上分享了对讲故事的认识,“故事和逻辑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经常运用的两种基本交流沟通方式,故事可以拉近人们心灵间的距离,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共性。”他认为,应把握当下移动化、视频化传媒发展趋势,采用简单、鲜明形式讲好故事。

“发挥好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善从亲历者视角讲述‘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故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郭卫民在主论坛上致辞也提到,要细分受众对象、善于换位思考,做到精准传播。充分挖掘田园之美、动物之萌、人性之善等激发人类情感共鸣的鲜活案例,让更多“可触摸”“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感染世界。

image.png

8月28日,2022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分论坛在云南大理举行。

创造首个白鹭全球慢直播,工厂也能成为白鹭栖息地

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这场论坛给了答案。

田成川表示,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就要讲清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讲清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近年来,中国将塞罕坝沙漠沙地变成林场,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开局成功转写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准入,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这些都应该以故事化的方式在国际传播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石化原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则将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从宏大有力量的视角转向细微而生动的描述,即定格在一只小鸟儿身上。筑巢、下蛋、孵化、破壳、飞翔……走进浙江宁波镇海炼化厂的小树林,大大小小白鹭巢挂满枝头,有的巢中放着白鹭蛋,成年白鹭小心地孵化;有的巢中是嗷嗷待哺的白鹭宝宝,白鹭父母正在喂食;在树丛间,还有扑扇翅膀学飞的小白鹭。

image.png

位于浙江宁波镇海的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厂内。映着纵横交错的管道与大型设备,白鹭在一方绿洲上筑巢、哺育、飞翔,仿佛置身于静谧无人的湿地公园。据浙江日报

炼化工厂也能是鸟类保护地?在人们长久以来的印象里,工厂和保护地似乎是两个不能共存的区域,但镇海炼化厂却将它们融合在了一起,而融合的背后也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2013年,镇海炼化厂要进行改造,建设输油管线。但镇海炼化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却发现有两个难题摆在了施工组的面前。管线走直线距离最近、投资最省,但却要砍掉一片树,毁掉白鹭的家,镇海炼化领导班子思量再三,决定留住白鹭,增加了300万投资,让新增的管线绕道而行。在2020年,镇海炼化又投入逾600万元,将白鹭园核心区面积从2200平方米增至1.5万平方米,打造白鹭自然保护区。

“白鹭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又自由往来的鸟类,没有办法把它拴起来,它能选中石化,每年飞回来,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达到了它们生存繁衍的要求。”吕大鹏说。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政府公共关系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曾两度参观镇海炼化的保护地,“我第一次听到白鹭以为是一只而已,结果看到一大群,真是很震撼,非常有意义,有让人流眼泪的感觉。”

为了讲好故事,镇海炼化还创造了首个白鹭的全球慢直播平台,让远方的受众可以近距离、全天候观看拍摄到的白鹭实时画面。据统计,该直播的累计播放量已达到5100万人次,海外点击量已经超过100万人次,白鹭一举一动牵动着屏幕内外几千万人的心。

image.png

与会嘉宾结合自身经历探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公共产品和多样方案。

大理洱海标本:一掌雪一朵花,到一条道一群人

“天很蓝、云很特别”,这是很多与会人员到洱海的初印象。在洱海天空犹如蓝色琉璃般透亮,云朵点缀其中展示着层层纹理,苍山上冒着尖尖的雪,湖中的海菜花在风中摇曳。在大理这一承载着风花雪月的桃源之地,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燕讲述着人与自然的浪漫与和谐,讲述着独属于大理洱海的“一掌雪、一朵花、一条道、一群人”的故事。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一些人背着雪到城里卖,用苍山雪团出一掌冰团,浇上蜜糖,成了甜滋滋的一掌雪,让孩子的童年得到甜甜的满足。牛燕眼中的“一掌雪”就是源于这样一个温情的故事。《一掌雪》的故事被拍摄成了2022洱海论坛大理主题宣传片,播放量达到185.5万次。“一滴水从海里变成天上的云,又变成苍山的雪,这孕育着数千年的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万物一体、天人合一博大精深的思想。”牛燕说。

如果“一掌雪”是大理人最温暖的乡愁记忆,那么“一朵花”就是当下行走在洱海边人们心灵的回归,洱海上摇曳的这一朵朵小白花见证着大理水治理的成效。小白花学名海菜花,喜生长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干净、清澈、无污染的水体中,由于其对水质要求极高,因而又被称为是“水质风向标”。随着洱海水质明显改善,海菜花经历了“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过程。

image.png

云南大理洱海。    新华社发

一边是洱海上摇曳的海菜花,一边是远处白雪皑皑的雪山,在这之间有“一条道”,那就是洱海生态廊道。牛燕介绍,“近年我们打造了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生态廊道,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使大家心之向往大理,廊道体验游客已达到671万人次。”

有雪、有花、有道,牛燕认为大理魅力与鲜活的背后还有“一群人”的故事。牛燕说,无论是大理的本地人,还是客人都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在人文魅力和生态良好的大理吸引很多人。

美国人布莱恩·林登就是那一群人当中的一人。作为一位被中国农村吸引的外国人,林登已在大理喜洲古镇定居18个年头,并于2008年开始经营着一家白族老宅改造而成的客栈,林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自己和中国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林登的故事一系列报道就是生态文明故事的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的代表之作,具有亲和力和形象力。”牛燕说。

在牛燕看来,如今大理已成人们追求的生活气质和生活气味的活态标本。“希望大家来漫步苍洱,体验一种叫大理的生活方式。”

image.png

嘉宾分享环保故事。

行走中的“空气侦探”:调研足迹遍及28省拯救被污染天空

伫立着的大烟囱伴随着工厂的施工,正持续不断地吐着滚滚黑烟。而在工厂旁的麦田里正躺着一个熟睡的年轻人,因距离烟囱过近,他的脸上布满黑灰。但他并非无家可归而睡于麦田,而是为了“人肉探测污染”,他就是麦田里的“侦探”,“空气侠”创办人——赵亮。

“这家钢铁厂晚上9点到凌晨3点烟尘排放污染最严重。”2014年,赵亮第一次参与调研,在接到附近居民的举报后,赵亮决定去这家钢铁厂一探究竟。“可是没有仪器怎么证明粉尘对环境的影响?”经过深思熟虑,赵亮决定在工厂附近的麦田里躺一晚。

一直到晚上9点,赵亮明显觉得排烟浓度有加强,躺在收割后的麦田里,他枕着麦垛望着工业烟囱里的滚滚黑烟决定,“再困也要坚持到凌晨3点,不然今天的检测就没有意义了。”然而伴随着疲倦袭来,赵亮还是没有抵抗住困意就沉沉睡去。不过虽然他没有检测完全程,但脸上布满的黑烟却成为企业排污的证据。

第二天醒来后,赵亮没有洗脸,带着一脸黑灰来到了当地的环保局,当被工作人员询问有何证据时,赵亮指着自己脸上的黑灰对工作人员说,“证据就在我脸上。”

这一躺也躺出了效果。经当地环保局分析,发现排放的确有问题,企业也受到了处罚。对赵亮而言,脸上的黑灰不仅是排污的证据,也是一名环保志愿者的勋章。赵亮创办的“空气侠”是民间的环境保护队伍,他们“行侠仗义”,与排污企业斗智斗勇,拯救着被污染的天空。

虽然有侠之义举,赵亮依然以谦逊的姿态对待“侠”这一称呼,比起大侠,赵亮觉得自己只是“小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我们只是小侠,做一些小事。”

对普通公众而言,环保也并非遥不可及。赵亮认为个体除了抱怨无济于事,还不如参与到环保行动中。赵亮所在的组织也组织了“绿色工厂”的活动,让公众走进工厂了解排放;通过蓝天随手拍,让本地人守护自己的家乡和蓝天;随着生态环境部开通了12319微信举报平台,让公众有了更便利的方式参与环境监督。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环保,孤军独战已变成群策群力。

“信息公开是公民参与的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信息平台上公开和披露数据信息,这样才有更多机会,让民众与企业建立互动。”赵亮说。

基于多年的探索,赵亮所在的组织也探索形成了基于多元参与环境治理的“韩城模式”,包括龙门镇政府、市政府、生态环境职能部门、专家/科研机构、媒体、环保组织、社会公众、企业参与进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韩城模式’的形成,虽是一件小事,但这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进展的表现。”郭卫民在互动环节这样评价。

回望这几年环保组织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赵亮认为,环保组织是生态环境的行动者,环境治理的践行者,美丽中国的传播者。


学者声音:立足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话语,寻求共识避免冲突

此次论坛不仅有实践经验的分享,在会议后半程,4位专家对上述实践与经验进行点评,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从宏观层面讲述了中国如何适应新形势或变化的需要,调整对外传播技术内容和传播策略。

一直以来,一些国家对中国存在刻板印象有目共睹。为了让中国融入世界,程曼丽建议,应立足于他们能听得懂的话语,说明中国、寻求共识、避免冲突。但随着我国不断发展,面临的挑战已升级为国外的反向解读,一些西方社交媒体刻意屏蔽中国的声音。面对新的国际舆论环境,程曼丽认为,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传播策略,由刻意回避冲突转变为主动应对冲突,向掌握话语权的目标努力。

如今,社交媒体与科技发展已成拓展我国国际传播重要渠道。她以北京冬奥会为例,讲述了小媒体的大作用。“北京冬奥会出现了一批洋网红,各国运动员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有趣经历,对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设施、住宿条件、饮食赞不绝口,这些视频照片和文字获得了大量转发和点赞,看到世界一起向未来温暖的诚意,客观上也介绍了中国故事。”

第二次参加洱海论坛的万博宣伟原中国区总裁李蕾,距离上次参会已间隔10个月,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她认为,当前第一大挑战就是目前生态文明在国际上没有直接译文。李蕾花费了很多时间从历史角度、哲学角度给外国人讲“文明”两个字,让他们理解为什么中国有生态文明这样的概念。

“好的案例要不停讲、不停说。”李蕾建议,案例分享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上的可信性。此外,要跟年轻人沟通,让他们觉得中国人“可爱”。讲文明的故事,通过环保,可持续推广我们文明的理念、哲学和价值观,让全世界的人觉得我们是“可敬”的。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标签: 暂无标签
肖琳平

写了 9485 篇文章,拥有财富 0,被 1 人关注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nihaolai 金牌会员 | 发表于 2022-11-14 03:13
回复

使用道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