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精华

扫码下载和美元阳APP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红河非遗“盛放”南博 中外文化奇妙碰撞

在第7届南博会开展期间,11届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也于8月15日至20日同期举办,来自红河州的彝绣非遗传承人席青榆和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范成雄受邀参加,带着红河彝绣和建水紫陶两项代表性非遗项目走进南博会,向中外来宾展现红河非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展会期间,中外工艺美术师的碰撞交流,为红河非遗项目在世界视野下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灵感与思路。



图片
红河彝绣·孟加拉国刺绣
针线飞舞间传播红河文化魅力


在少数民族众多的红河大地,每一幅刺绣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包罗万象、做工精巧,诉说着千百年来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智慧。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彝族刺绣,因用色大胆、绣工精细、底蕴深厚而扬名,其刺绣的每个图案都蕴含着不同的历史神话,有彝族“穿的是历史,戴的是神话”之说。


图片

彝族插花节绣片

图片

彝绣钥匙包和服饰


“红河彝绣非常精美!”来自孟加拉国的刺绣艺术家穆罕默德·马尼鲁·阿拉姆在红河彝绣的展位前频频点赞,与彝绣非遗传承人席青榆互留了联系方式,利用翻译软件展开刺绣技艺的友好交流。


图片

席青榆(左)与穆罕默德·马尼鲁·阿拉姆(右)


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刺绣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也拥有着同样的机遇。“唯有创新才能‘走出去’!”是两位刺绣艺术家面对这一难题的共同答案。穆罕默德·马尼鲁·阿拉姆与艺术家和工匠合作,创造了独特的刺绣艺术语言,展示出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在他带来的作品中,刺绣图案主要用于笔记本的封面制作和衣物装饰,颇受游客喜爱。


图片

席青榆


而席青榆带领红河绣娘,在深挖彝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对刺绣材料、刺绣风格、图案色彩进行融合创新,创作出既适合当下审美需要,又不失传统,且能走向时尚化、实用化的彝绣茶垫、服装、饰品,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家乡的民族服饰,也让国内外艺术家、企业了解到红河彝绣的独特魅力与潜在市场。


图片

刺绣口袋镜

图片

彝族虎节绣片


“艺术周为展会后的交流合作留下‘窗口’,我们互相借鉴学习彼此长处,也从各自不同的‘刺绣+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中寻找创新与突破。同时,红河彝绣也以一针一线为载体,在世界舞台上传播着红河文化,讲述着红河故事。”席青榆说。 



图片
建水紫陶·伊朗陶器
碰撞交流中迸发活力结下友谊


图片

范成雄紫陶作品


在红河州建水县,当地手工艺人提及紫陶,常会强调在中国制陶工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阴刻阳填、无釉磨光”两大工艺技术。凭借独特的工艺,建水紫陶跻身于“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县也被誉为“中国紫陶之都”。


图片
图片

南博会上展出的建水紫陶产品 图片来源于建水县融媒体中心


在第11届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的展位上,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范成雄带着精美的紫陶工艺品参展。每每有游客和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在展位前驻足,范成雄就会为大家讲解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


图片
瓦希德·甘巴里(左)与范成雄(右)


伊朗陶器艺术家瓦希德·甘巴里就这样被吸引到了建水紫陶的展位前,在翻译的帮助下,两个不同国家的陶艺大师展开了制陶技艺的交流。


图片
图片

南博会上展出的建水紫陶产品 图片来源于建水县融媒体中心


“我很喜欢建水紫陶,它的制作技艺非常特别,器型精致且文化厚重。将中国文化注入陶器之中的装饰方法,给了我制陶灵感。”瓦希德·甘巴里这样评价。在伊朗,瓦希德·甘巴里以其精湛的陶器绘画工艺享有盛誉,他的陶艺作品曾荣获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艺品部颁发的国家优质标志。


图片

范成雄展示建水紫陶“阴刻阳填”技艺


“伊朗陶器色彩艳丽、绘画精美,特色鲜明,有很多建水紫陶可以吸纳的优点。”范成雄对伊朗陶器也频频点赞。在双方对制陶技艺的探讨中,对于瓦希德·甘巴里提出的陶盒“盒身与盖子之间缝隙较大”的问题,范成雄也给出了答案:“紫陶壶讲究壶口与壶盖严丝合缝,借鉴紫陶壶的这一制作工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

南博会上展出的建水紫陶产品 图片来源于建水县融媒体中心


在全球化的今天,陶艺成为一种新的世界语言,架构起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建水紫陶和伊朗陶器,各自的历史、文化和风情都不同,但两位制陶大师通过南博会这个平台, 利用陶器这一特殊纽带,增进彼此的关照、理解和进步,擦出了艺术的火花。这种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建水紫陶在国际化的创作语境下大放异彩,充满持久的生命力。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编辑:车亚茜

责编:徐丽芳

监审:徐丽芳

总监:李艳梅



标签: 暂无标签
车亚茜

写了 2430 篇文章,拥有财富 0,被 1 人关注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