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精华

扫码下载和美元阳APP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黄茅岭乡: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黄茅岭乡头道桥村坚持因“院”制宜、自主发展、指导先行,让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成为增收好途径,不断释放庭院经济发展新活力,小小庭院正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花样庭院”扮靓宜居家园

头道桥村作为黄茅岭乡精品村建设示范点,以“规划、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为指引,持续完善基础建设、提升乡风治理,实现乡村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走进头道桥村,“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几处用旧猪圈改造的鱼池淌出汩汩清泉,水池中一条条硕大的罗非鱼在等待顾客挑选,随处可见的精致篱笆小园,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楼房都刷上了洁白的外墙漆,房前屋后独立的“微菜园”和“微花园”种植着各类蔬菜和花卉,清澈的河水在村边潺潺流淌,闲暇时妇女们围坐在门前绣花说笑……一幅幅和美宜居的庭院画卷展现出傣家人民辛勤劳作、热爱生活的精气神。



“猪圈养鱼”促进农户增收

“这个鱼塘原本是四五户人家的猪圈,改成鱼塘之后不仅增加了收入,环境也变美了。”在自家门口售卖罗非鱼的村民卢义方笑着说。



“改造前的猪圈臭气四散、污水乱淌,卫生情况堪忧,村容村貌也受影响。所以,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让村民增收致富,更要改善村里的居住环境。”戈它村党总支书记白平定介绍。就这样,白平定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做思想工作。走访中,他解释道“村里将进行生猪集中养殖,你们现在的猪圈会闲置下来,改成鱼塘不仅能循环利用闲置的猪圈,还能改善村里的卫生情况。”卢义方成了第一个响应的人,“改成鱼塘发展养殖业,不仅能利用闲置猪圈,我们还能提高收入。”不久之后,村民们纷纷将自家的猪圈改造成了鱼塘,开始养殖白须公、罗非鱼等水产品。



生猪养殖实现“绿色圈养”

为解决养猪“乱、散、小”和养殖风险问题,头道桥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户房前屋后零散的猪圈集中起来发展集约化养殖,通过盘活村级闲散土地、拆除旧猪圈集中养殖等措施,引进生态农业公司投资运营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有自动供水系统、自动清粪系统的化粪池和发酵床的生猪养殖“绿色圈”。每次生猪出栏的分红比例可达20%,户均可增收4000元以上,同时企业按收益利润的5%付租金给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得到解决。“绿色圈”增收模式不仅改善了村内人居环境,还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路径。



来源:黄茅岭乡

编辑:车亚茜

责编:刘国燕

监审:徐丽芳

总监:李艳梅

法律顾问:凌云律师事务所 曾洁静:13368851921,王少寒:13888006486


标签: 暂无标签
车亚茜

写了 2358 篇文章,拥有财富 0,被 1 人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