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精华

扫码下载和美元阳APP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图片


党媒联动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古城保护,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云南日报联合山西日报、陕西日报、新华日报、湖南日报,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话古城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陈真永——

提升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


图片


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大理古城,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大理古城的保护和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全国人大代表,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陈真永表示,自2022年新修订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此后,随着《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的评估和修编,更进一步推进了大理古城保护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进程。


图片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始建于公元764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古城坐落于大理坝子中部,背靠苍山,面朝洱海,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独特景观。大理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如今的大理古城,完善提升了排洪截污、消防等基础设施,建成了“一街一品”特色绿化景观;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荣获“云南省特色小镇”“最美小镇发起会员”“小镇美学榜样”“最佳展台”等多项荣誉称号。通过品牌提升、特色打造,有效带动了古城及周边餐饮、住宿、旅拍等产业集聚发展,大理古城的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在恢复街区风貌的同时,保留了历史文化名城深厚文化底蕴,构建了风格浓郁的大理民居建筑艺术文化走廊。


“在古城的管理方面,我们通过划行归市,规范经营秩序;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联合执法,进行网格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环卫绿化并实行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环境品质;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及时高效处置旅游投诉,古城人居环境和旅游优质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陈真永表示,下一步,大理州将继续加大保护管理力度,重点保护古民居院落、古树名木和历史街区,着力打造历史文化体验核心区。持续深挖人文历史要素,加快建设一批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古城博物馆群落,将文化创意、成果转化、体验应用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持续开展古城风貌整治,在保护优先的同时,通过对外连接,将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引入古城,带动产业转型发展,稳固提升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山西省委会副主委、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辛琰——

将平遥古城建成国际知名文旅目的地


图片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平遥中国年”总会在平遥古城如约而至,吸引着万千海内外游客到平遥古城过地道中国年。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山西省委会副主委、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辛琰介绍,在保护古城本体方面,该县每年实施一批文物修缮工程,完成国保单位数字化保护20处,传统院落保护荣获“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在保护古城风貌方面,该县全面开展古城“立面、街面、天面”整治,留住了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在保护古城周边环境方面,该县蓄水恢复古城断流多年的河流,拓宽提质古城道路;在挖掘古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该县打造了《又见平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中国年等文化品牌,培育了焕真科技馆、汉服体验馆、3D灯光秀、古城低空游览等文旅融合新业态。


图片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有2800多年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古城占地2.25平方公里,有城门6座、敌楼72座、垛口3000个,城墙周长6公里,现存古街巷199条、明清传统民居3980处。


山西省委、省政府全力建设平遥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晋中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以平遥古城为轴心,辐射‘百公里’古城大院、展示‘百科全书’文化内涵的‘双百’晋商文化圈”。如今,晋中市、平遥县正抢抓机遇,守正创新,全面加强古城保护,深入开展古城景区安全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三提升”行动,大力推广平遥古城IP,让中华文化、三晋文化、晋商文化代代传承,努力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宗科——

保护汉长安城遗址筑牢文化根脉


图片


泱泱大汉,巍巍长安。规划面积75.02平方公里的陕西汉长安城遗址规模宏大、遗存丰富,文化资源密集,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汉长安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这让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宗科印象深刻。他表示:“汉长安城遗址区具有遗产保护及文化延续的双重属性,既牵连着千年文脉,又维系着后世传承,重要性毋庸置疑。”


杨宗科表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统筹各方力量,大力推进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2022年,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联席会议召开,会上签订的《部省合作共建协议》,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发展工作迈入了新的阶段。自联席会议以来,《部省合作共建协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正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


图片

汉长安城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在西汉200多年历史中,这座城市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长安城遗址是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把汉长安城遗址传承好、守护好、利用好,可以让更多的人从这里找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与魂,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文脉传承提供坚强支撑。”杨宗科说。


今年全国两会上,杨宗科提交了《关于从国家层面合力推进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建议》。他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融合编制工作的专业指导,加快引进“文化+”“考古+”“遗址+”等文旅业态,对遗址区内村庄实施整治提升,促进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学锋——

让南京看得见来处望得见未来充满活力


图片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述自己对历史的态度。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这座古城正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期许的方向发展,如今的南京,看得见来处、望得见未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学锋说:“我们一定会更加重视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今天,走在南京老城内,人们能看到诸多不同年代和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这得益于江苏名城保护相关顶层设计及时出台。2002年,江苏省颁布施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申报、公布、保护规划、保护措施及相关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2005年,南京市构建了“五类三级”保护框架体系,囊括物质和非物质、文物和非文物、地上和地下的人文自然资源,坚持“能保则保、应保尽保”,全方位保住南京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文化遗产和重要建设成果。


图片

南京老城 南京老城是指明城墙范围内,以护城河(湖)对岸为界,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地区。南京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视觉江苏网 供图


南京市小西湖(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扬州市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等老城保护更新的典型案例,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通过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江苏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可看可逛可玩的地方越来越多,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再上新台阶。


“延续城乡历史文脉,重在保护、贵在传承。”王学锋认为。她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建立政府部门、专家、实施单位、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鼓励各方主体参与保护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对建造技术、建造工艺、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缮水平。


下一步,江苏省将持续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让历史文化名城更有活力。以南京为例,依托老城文化底蕴,计划通过共谋、共建、共享的方式,邀请市民游客参与老城保护利用,构建更多具有历史感和文化魅力的公共开放空间,用微空间塑造城市大形象。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石磊——

人城并重推动凤凰古城可持续发展


图片


“我在20世纪80年代就去过凤凰古城写生,古朴的建筑、和谐的氛围都深深打动着我。”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石磊说,凤凰古城拥有明清时期的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保护需要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原则。”石磊说,凤凰古城以其人地相宜的街巷肌理、具有吊脚楼特色的明清建筑、多民族交融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亮丽的文化名片,吸引着全世界游客。


为守护一江碧水,还原生态本色,近年来,凤凰县实施古城“去蓝行动”、沱江河清淤工程、“青山抱古城”等项目,开展沱江岸线的综合整治和古城特色民居、传统建筑、历史街巷的风貌整治,恢复古城风貌。


图片

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2006年,凤凰古城堡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古城的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古城保护理念不断发展的过程。”石磊表示,凤凰古城气候潮湿,建筑多为纯木结构的吊脚楼,相比于北方砖木结构的建筑,耐久、防火、维护等方面都有更大的难度。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才的培养。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石磊认为,古城的保护除了注重“形”以外,更多应关注古城的文化,关注生活在古城中的人群。他建议,凤凰古城的商业发展应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相结合,为当地的文化传承留足空间。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凤凰古城主要路段的管线设施进行地埋等隐蔽式处理,并对一些民居内部进行改造,有效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生活质量。


来源:云南日报


标签: 暂无标签
车亚茜

写了 2430 篇文章,拥有财富 0,被 1 人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返回顶部